- 中文名称
- 朗县
- 外文名称
- Nang County
- 行政区类别
- 县
- 所属地区
-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
- 下辖地区
- 仲达镇、朗镇、洞嘎镇、登木乡、拉多乡、金东乡
- 政府驻地
- 朗镇
- 电话区号
- 0894
- 邮政区码
- 860400
朗县建制沿革
编辑朗县在解放前为朗宗、古如朗杰宗、加查宗和金东溪的领地。
1959年民主改革后,并三宗一溪建工朗县,由山南地区管辖。
1959年设古如朗杰区,仲达乡,金东区,拉多区,孜隆乡,洞嘎区。
2015年3月,撤销林芝地区,设立地级林芝市,朗县属林芝市管辖。
朗县地理环境
编辑朗县位置境域
朗县
朗县位于林芝市西南部,东经92°28′,北纬28°40′~29°29′之间,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,雅鲁藏布江中下游,东与米林县,北与林芝市巴宜区、工布江达县,西与山南市加查县相邻,南部与印度接壤,地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。
[5]
朗县地势地貌
朗县境内属藏东南沟谷地貌,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,横穿县境,将全县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,南部属喜马拉雅山脉北麓,最高海拔6157.9米,北部系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,最高海拔5572.0米,南北两山组成一个巨大“∨”型谷地,谷地最低海拔3016米,高差3141.9米。
[5]
境内群山起伏,地表在河流切割和地质构造的共同作用下,发育成各种地貌类型。县境内地貌划分为高山冰蚀——冰碛地貌,高山流水切割构造地貌,河流阶地堆积地貌以及风沙地貌。
[5]
朗县峡谷位于仲达镇与洞嘎镇西侧之间峡谷近东西走向,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发育,属于山南加查峡谷组成部分,延伸朗县境内长56千米,切深小于1000米,落差约150米,谷底宽度一般80~200米,局部(如县城北侧)小于50米窄谷,归属中等切割峡谷类型。峡谷西侧地形较陡,坡度一般30°~50°,水流一般较缓。
[5]
朗县气候
朗县为青藏高原区气候,属温暖半湿润气候带。主要气候特点:夏无酷热、冬无严寒、夏秋多雨、春冬干旱多风,垂直气候复杂多变、自然灾害较频繁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。年均日照达2000~2500小时之间,日照百分率70%~80%,太阳年辐射700兆焦耳/平方米,朗县降雨量偏少、且四季不均,年均降水量在350~600毫米左右,多集中在6~9月份,多为夜雨,占全年降水量的90%以上,年蒸发量在2200毫米左右,约为降水量的4倍。干季长达8个月,湿季仅为4个月。年平均气温11.0℃,年平均最高气温19.1℃,年平均最低气温5.3℃,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3.8℃全年无霜期日数平均在130~170天。
[6]
朗县水文
朗县水资源比较丰富,河流总长度达74.2万米,每平方米177.3米。有河流溪涧14条,雅鲁藏布江婉延曲折,横穿县境,各支流以雅江为骨架,向朗县全境纵深辐射,几乎遍布朗县全境,比较大的支流有登木河、拉多河、金东河和工字荣河4条河流,形成4道沟,因此朗县又可称之为“一江四河(沟)”之地。
湖泊包括拉多藏湖及勃勃朗雪山圣湖。其中藏湖海拔3700米,面积6.7平方公里;勃勃朗雪山圣湖海拔4200米,面积3.7平方公里。
[6]
朗县行政区划
编辑朗镇 辖:朗巴居委会、巴热村、其次村、娘村、申木村、堆巴村、托麦村、堆巴塘村、冲康村。
仲达镇 辖:仲达村、堆许村、林古村、解协村、卓岗村、伟列村、拉丁雪村、达贵村。
洞嘎镇 辖:聂村、达木村、嘎贡村、滚村、卓村、扎西塘村、堆村。
金东乡 辖:东雄村、巴龙村、帮玛村、西日卡村、康马村、来义村、松木村、秀村。
拉多乡 辖:拉多村、白路村、昌巴村、杰堆村、吉村、白坡章村、巴顿村、许村、扎村、藏村。
登木乡 辖:巴桑村、多龙村、洛龙村、崩嘎村、森木村、崩达村、如子村、左嘎村、比林村、登木村。
2013年朗县行政区划一览:
朗县自然资源
编辑朗县土地资源
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,喜马拉雅山脉北麓,雅鲁藏布江中下游,地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。2010年,全县耕地面积1.85万亩,草场面积1200平方公里。
[11]
朗县生物资源
朗县森林面积367平方公里,林区主要有高山松、落叶松、巨柏等。野生动物资源有野牛、黄羊、羚羊、盘羊、樟子、鹿、豹、猴、熊、猞猁、水獭、野猪和鸟类等。主要经济作物有核桃、桃、花椒、梨等。中药材资源有虫草、贝母、当归、蛤蚧等。
[11]
朗县矿产资源
主要有铬、铁、锡、水晶、砂金、硫1000多种。
[11]
朗县人口民族
编辑2000年,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,全县总人口14283人,其中: 仲达镇2271人、 朗镇3790人、 洞嘎镇2017人、 登木乡2715人、 拉多乡1906人、 金东乡1584人
[3]
。境内民族以藏族为主,此外还有汉族、珞巴族、蒙古族等民族和僜人(尚未列入中国56个民族中),其中藏族占99.02%
[1]
,作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—门巴族, 朗县是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
[12]
。
2011年,朗县常住人口为15037人,其中农牧民13789人,占92%;藏族干部职工及家属927人,占6%;汉族干部职工及家属321人,占2%.全县出生人口188人,同比下降32人,出生率12.5‰,同比下降2.4‰,自然增长率10‰,同比下降2.4‰。全县死亡人口37人,死亡率2.5‰,同比增长1.4‰。
[13]
朗县经济
编辑朗县综述
2011年,朗县共有续建项目5项,总投资5293.57万元。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2878.57万元,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535.28万元,完成计划任务的53.3%。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5项:优质水果产业带(投资1645.28万元)、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(投资710万元)、朗县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(投资1269.78万元)、工字荣公路(投资506.51万元)、拉贡塘公路(877万元)
[14]
。

朗县风景(6张)
2012年,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亿元大关,达到33410万元,同比增长16%;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大关,达到1005万元,同比增长32.4%;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.39亿元,同比增长49%;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571元,同比增长15%,其中现金收入5200元,同比增长23%。
[15]
2014年上半年,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.45亿元,同比下降6%,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4133万元,同比增长7%;第二产业增加值6071万元,同比下降39%;第三产业增加值1.43亿元,同比增长15%,一、二、三产的比重为16.9:24.8:58.3;全县累计实现财政收入579万元,同比增长13%;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774元/人,同比增长15%,达到林芝地区中上水平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637.42万元,同比减少39.93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4069万元,同比增长22.3%。广播、电视覆盖率均达到了90%以上。朗县县城经过三期扩建,已成为商住一体的现代化小区,个体工商户达百余户。
[1]
朗县第一产业
朗县资源相对匮乏,森林资源较少。该县核桃闻名,因此该县委、县政府把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木作为朗县的支柱产业之一。2004年,该县林业局引进核桃种苗3万株,同时林芝地区林业局也把该县作为发展经济林木的扶持重点,无偿提供核桃种苗5.1万株。2005年,这8.1万株核桃全部栽植完毕。
[1]
2012年,种植核桃4.9万株,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木达23143亩,实现产值1182万元;种植辣椒1920亩,产量达480万斤,实现产值960万元。虫草产量2350斤,产值7050万元。7家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利润60万元。
[15]
朗县第二产业
2013年,登木乡第二产业收入397.7万元,占全乡国民经济的9.78%;仲达镇第二产业收入实现546.9万元,同比增长19.41%;拉多乡第二产业收入305.5万元;金东乡第二产业完成260.9万元,同比增长21.6%;洞嘎镇第二产业收入达到523万元。
[7]
[9-10]
[17-18]
朗县第三产业
朗县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业。
朗县游客服务中心总投资1090万元,是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出资建设的,占地面积993.52平方米,建设规模4247.92平方米,集游客活动中心、购物中心、游客咨询站为一体,另外还包括配电房、给排水、绿化、硬化等附属设施建设。该项目2011年9月开工,完成停车场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,完成投资608万元,预计2012年9月底竣工。
[20]
2014年10月15日,朗县首批乡村旅游星级家庭旅馆正式挂牌。洞嘎镇卓村6户“农家乐”家庭旅馆在地区旅游局星级评定中荣获星级家庭旅馆,其中:一星级4家、二星级1家、三星级1家。星级家庭旅馆的授牌,有利于朗县的旅游发展。
[21]
朗县社会事业
编辑朗县教育事业
各校情况一览表:
学校名称 | 建校时间 | 占地面积(平米) | 建筑面积(平米) | 教学楼或宿舍楼(含平房) | 图书册数 |
朗县中学 | —— | 59536 | 14917.99 | 4 | —— |
朗县中心小学 | 1975年 | —— | —— | —— | —— |
朗县幼儿园 | 2006年 | —— | —— | 1 | —— |
洞嘎镇中心小学 | 1983年8月 | 960 | —— | 4 | 4174
|
仲达完小 | 1983年 | 15263 | 3222 | —— | 5124 |
朗镇小学 | 1991年 | 4951 | 1322 | 4 | —— |
拉多小学 | 1964年 | 3151 | 1793 | 4 | —— |
登木乡小学 | —— | 4532 | 1692 | —— | —— |
金东小学 | 1981年 | 8100 | 1545 | 2 | —— |
朗县卫生事业
2010年,朗县完成了51个行政村102名村医选拔工作, 选送了12名村医和16名县、乡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。
朗县基础建设
1965年,林芝至邛多江的公路于修通,初步解决了朗县交通不便的困难。2005年,全长86.64公里的江北公路开通,该公路贯穿朗县洞嘎、朗镇2个乡镇18个行政村,公路等级为四级砂砾路面。
[25]
2014年,省道米林至朗县段油路贯通,使朗县至八一镇车程缩短到3至4小时。2014年,加查至朗县的江北油路即将开工建设,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朗县同山南地区和拉萨市的距离。
[25]
朗县民族风俗
编辑朗县传统服饰
藏族传统服饰最基本的特征是肥腰、长袖、大襟、右衽、长裙、长靴、编发以及富有夸张色彩的金银珠玉饰品等。厚重保温、宽大暖和的肥腰以及长袖长裙,自然适应于藏民族居住地特定的环境和气候。如藏族高原牧民的氆氇长袍胸前留有一个突出的空隙(酷似袋子),这样外出时可存放糌粑、茶叶和饭碗等,天热或劳作时,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,将袖系于腰间,调节体温,需要时再穿上;夜晚睡觉,解开腰带,脱下双袖,铺一半盖一半,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,可谓一衣多用。
[26]
朗县见面礼
藏民族非常讲究礼仪,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、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。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,要脱帽,弯腰45度,帽子拿在手上,接近于地面。见到平辈,头稍稍低下即可,帽子可以拿在胸前,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。在有些地区,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。合掌要过头,表示尊敬。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。走进普通藏民的家,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;要称呼人名时,一般在名字后面加“啦”字,以示对对方的敬重、亲切。主人如请就坐,可盘腿而坐,切勿伸直双腿,脚底向人。此外,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。
[26]
朗县丧葬习俗
朗县做客
到藏族同胞家中做客,主人必先敬客人青稞酒,客人应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天空,连续三次,以示祭天、地和祖先,而后轻呷一口,主人会及时添满,喝三次,第四次添满时需喝干一杯。否则主人会不高兴,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瞧不起他。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: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,向空中、半空、地上弹三下,以示敬天、地和祖先(或者敬佛法僧三宝),然后小喝一口,主人会把杯子倒满,再喝一口,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,这样喝完三次,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。
[26]
朗县名胜古迹
编辑朗县扎日莎巴山
朗县境内的扎日莎巴山为佛教圣山,又称杂日山,是闻名全藏的圣地。传说杂日山顶有位菩萨叫“西穹”,还有个鬼叫“碓”,每到猴年的四五月间,是转杂日山的黄金季节,传说转一次该圣山就可以有第二次生命,免受轮回之苦,来世可有幸福的生活。因此,“杂日日廊”早已是藏族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。
[27]
朗县拉多藏湖
拉多藏湖位于朗县拉多乡藏村,该湖面海拔高度3700米,藏湖一共由五个大小不一的小湖泊构成,分别是万鱼偏嘴湖、逢扎西湖、神马湖、圆环湖、尾湖。五个小湖泊通过小溪相互连接,形态各异,分别呈月牙状、圆盘状,湖泊为山泉汇集而成,湖水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,平均深度3——4米。
[27]
朗县巴尔曲德寺
巴尔曲德寺,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朗县朗镇堆巴村半山腰,占地2000多平方米,在雅鲁藏布江畔,是林芝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之一。公元1195年由索朗申格、索朗杰布两位活佛修建,原属葛举派,后由于宗教斗争改属格鲁派。
[28]
朗县列山古墓群
列山古墓群位于朗县金东乡林邛公路旁,距4公里多的列村东北约1.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,海拔3200米。该建筑群气势宏伟,构筑奇特,整个墓群延绵几公里。烈山古墓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,对于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、衰落具有重要价值。同时对研究西藏历史与探讨青藏高原千年尺度的古气候、古环境变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200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[28]
朗县雅鲁藏布江巨柏
巨柏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呈线状分布。 雅江巨柏形态各异,一千棵树,一千种姿态,或弯或直,或倾或卧。关于巨柏的传说:相传在修建桑耶寺时,运送木材造成奴隶伤亡无数。一只善良的乌鸦同情奴隶的不幸,就站在加查山顶说寺已经修好,不需要木材了。奴隶长松一口气后将大量木材沿江丢弃。这些木材就地生根发芽并长成巨柏。
[27]
朗县特产
编辑朗县酥油核桃
朗县的酥油核桃、鸡蛋核桃、亚核桃、铁核桃等品种,都具有皮薄、果大、果仁饱满、含油量高、品质上乘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、铁、锌的特点,在区内享有极高盛誉。在2008年全国首届核桃大会上,朗县的“酥油核桃”一举夺冠。
[1]
朗县朗县花椒
朗县朗县藏冬桃
词条图册
更多图册
- 参考资料
-
- 1. 朗县概况 .西藏朗县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2. 林芝地区各县概况 .人民网.2003-12-04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3. 建制沿革 .西藏朗县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4. 行政区划 .西藏林芝政府网.2011-07-26[引用日期2014-10-23]
- 5. 地理位置 .西藏朗县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6. 气候水文 .西藏朗县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7. 登木乡 .西藏朗县政府网[引用日期2014-10-25]
- 8. 朗镇 .西藏朗县政府网[引用日期2014-10-25]
- 9. 金东乡 .西藏朗县政府网[引用日期2014-10-25]
- 10. 洞嘎镇 .西藏朗县政府网[引用日期2014-10-25]
- 11. 朗县良好的投资环境 .西藏朗县政府网.2010-12-17[引用日期2014-10-24]
- 12. 人口情况 .西藏朗县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13. 2011年朗县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化建设力度 .西藏朗县政府网.2011-12-05[引用日期2014-10-24]
- 14. 朗县稳步推进续建项目 .西藏朗县人民政府.2011-06-24[引用日期2014-10-24]
- 15. 在2013年全县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 .西藏朗县人民政府.2013-04-23[引用日期2014-10-24]
- 16. 朗县核桃产业带建设成效显著 .西藏朗县人民政府.2013-07-08[引用日期2014-10-24]
- 17. 仲达镇 .西藏朗县政府网[引用日期2014-10-25]
- 18. 拉多乡 .西藏朗县政府网[引用日期2014-10-25]
- 19. 朗县嘎贡瀑布旅游线路已确定 .西藏朗县人民政府.2011-07-06[引用日期2014-10-24]
- 20. 朗县游客服务中心项目进展顺利 .西藏朗县人民政府.2012-05-02[引用日期2014-10-24]
- 21. 朗县首批乡村旅游星级家庭旅馆正式挂牌 .西藏朗县人民政府.2014-10-16[引用日期2014-10-24]
- 22. 2011年朗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.西藏朗县.2011-12-05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23. 朗县各校基本情况 .西藏朗县.2010-12-16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24. 朗县医疗业务建设取得新进步 .西藏朗县.2011-01-31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25. 交通运输 .西藏朗县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26. 民族风情 .西藏朗县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27. 旅游胜地 .西藏朗县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28. 文物古迹 .西藏朗县[引用日期2014-10-22]
- 收起
词条标签: